覆蓋世界近29%人口規模、超30%GDP總量以及28%左右的全球貿易量,談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上述數據常常被提起。
RCEP加速亞太區域經濟一體化,撬動了全球貿易新格局。2022年1月1日,RCEP先在中國、日本等在內的十國生效,次月于韓國生效。至此,中日韓首次通過一項貿易協定聯系在一起,具有劃時代意義。
RCEP對中日韓生效均已半年有余。生效后首月,日本對中國出口較上年同期增長37.5%,雙邊貨物進出口額同比增長12.6%;今年上半年,中韓雙邊貿易額達1842.5億美元,同比增長9.4%。在疲軟復蘇的全球經濟背景下,中日韓經貿合作增添了發展動力。
2019年4月18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稱,中日經貿務實合作取得豐碩成果
2022年,中日、中韓分別迎來邦交正?;?0周年、建交30周年,站在這一時間點上展望,受訪專家指出,3個彼此間搬不走的鄰居要營造有利條件,共抓RCEP開放機遇,并爭取在RCEP框架下為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帶來突破。
首次共處一個“朋友圈”
RCEP15個成員國包括東盟十國、中日韓和澳大利亞、新西蘭。一個普遍共識是,作為迄今為止涉及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最具有發展潛力的自由貿易協定,RCEP形成了更大的市場和生產資源。
“RCEP也是一個‘現代、全面、高質量和互惠’的巨型自由貿易協定?!敝袊鐣茖W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李天國強調說,與美墨加等其他排他性的自貿協定不同,RCEP秉承開放、包容、共享原則,不僅體現了發達國家需求,也兼顧到柬埔寨、老撾等低收入國家的需求。
聯合國相關部門曾發布過一份研究報告,報告統計稱,RCEP成員國GDP總量占全球的30.5%,遠超北美自貿協定(28%)、歐盟(17.9%)、非洲大陸自貿區(2.9%)和南方共同市場(2.4%),預計RCEP將以其經濟規模和貿易活力締造“全球新的貿易重心”。
RCEP也是首個將中國、日本、韓國一并囊括進來的貿易協定。
記者梳理發現,盡管RCEP名義上由東盟倡導成立,但東盟十國此前與其他5個成員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均簽有“10+1”自貿協定。因此有觀點認為,RCEP的增量貢獻主要在于這五國相互之間。實際上,五國之間也有已經生效的貿易協定,除了中日和日韓。
例如,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同屬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中國分別在2008年與新西蘭、2015年與韓國和澳大利亞建立貿易伙伴關系。反觀中日、日韓,RCEP簽署前,均無簽署任一自貿協定,雙邊貿易只是按照世貿組織的關稅標準進行。
究其原因,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舉例說,可能是考慮到政治因素干擾、產業之間的競爭關系等,日本與中國發展自貿關系一直未能有實質性進展,同時由于日本主導CPTPP,發展中日韓自貿區或同中國確立自貿關系對其來說“并不是很有優先級”。
在白明看來,中日經貿往來十分密切是客觀事實,加上疫情下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多處中斷,中日間進一步強化產業合作關系的期待變得日益迫切。RCEP框架下,日本將享有中國和其他成員國相互給予的更多機會,因此日本加入屬于“水到渠成”。李天國向記者表示,從這個意義上講,RCEP在中日、日韓之間搭起自由貿易的制度安排,“開創了歷史”,中日韓則合力為RCEP注入了光明前景。
中日韓三國的經濟體量毋庸置疑,2020年三國GDP總量占RCEP區域內82.44%。2021年,中日貿易總額為3714億美元,同比增長17.1%;中韓貿易總額為3624億美元,同比增長26.9%。目前,中日韓分列全球第二、第三和第十大經濟體。
日本經濟新聞網曾援引數據稱,從RCEP中獲得的經濟效益預計使日本GDP上升2.7%,將超過CPTPP。韓國政府也有評估稱,RCEP生效后20年,韓國GDP將平均每年多增長0.14%,對外貿易或將重現“經濟騰飛時期”的輝煌。
政策更利好、互動更緊密
RCEP協議中的最大亮點是貨物貿易領域的關稅減讓,各成員國之間90%的商品貿易最終要實現零關稅,分為立即降至零關稅和10年內降至零關稅兩種安排。
中國對日本最終免關稅的產品比例將從現有的8%上升至86%,日本對中國產品的免關稅比例也將達到86%;日韓貿易中,日本對韓國出口的免稅商品比例也將從原有的19%上升至92%?!斑@是一個巨大變化,RCEP將有力推動中日韓之間的貿易升溫,提升三國間經濟聯系,促進彼此貿易與經濟增長?!崩钐靽f。
2022年9月16日,第二屆RCEP經貿合作工商高峰論壇暨高質量實施RCEP論壇在南寧舉行
并非只是枯燥的數據,細分條目里的關稅減讓關乎普通消費者日常。以農產品為例,中國向韓國出口的鹿茸占出口總量約80%,RCEP生效后,韓國對鹿茸的關稅立即降至零;中國進口自日本的清酒、威士忌、扇貝、米果、自熱米飯等產品的關稅也將逐年降至零,同時日本自中國進口的黃酒、松茸等產品將逐步撤銷關稅。這意味著,三國消費者購買彼此間的進口商品時將因免稅而更便宜。
在李天國的觀察里,工業制品領域的傳統優勢產業也有了更多出口機遇,比如中國的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化工以及韓國的鋼鐵、汽車和化工等產業。值得一提的是,RCEP生效不意味著原有自貿協定的失效,比如,韓國某件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時就有中韓自貿協定、RCEP規則可供選擇,只需選用對自身最有利的關稅條款。
但事實上,兌現零關稅等減讓承諾絕非易事。受訪專家均肯定了中日韓合作中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這一靈活性安排。
以美墨加協定為例,其汽車原產地規則要求,北美地區所產汽車75%的組成部件產自本地區才可享受零關稅優惠。李天國向記者分析道,RCEP簽署前,中日韓分別與東盟國家在“10+1”框架下自由貿易,盡管一些產品的零部件或中間品在中日韓等多個國家進行組裝或生產,但由于價值成分分散,達不到原產地規則要求,也就無法享受關稅優惠。
“原產地累積規則”直接降低了產品獲得原產資格的門檻:中日韓出口產品可以在RCEP15個成員國內“一路做加法”,只要加工過程中累計增值超過40%即可享受關稅優惠。李天國指出,這帶給中日韓企業的好處是,生產和投資時可以把目光轉向整個RCEP區域,用更低的生產成本整合資源,實現生產最優配置。
除了關稅減讓,RCEP也在服務貿易和投資領域利好中日韓合作。商務部數據顯示,2022年1-7月,韓國、日本實際對華投資分別增長44.5%、26.9%(含通過自由港投資數據)。目前,日本累計在華設立企業5.49萬家,實際使用金額1245.5億美元,在對華投資國中排第二。
挑戰與機遇相隨
考慮到零關稅商品目前占比仍較低,如中國自日本進口的零關稅商品比例僅8%,日本自韓國進口的零關稅商品比例僅19%。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曾有觀點指出,目前推進RCEP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短板在中日韓。
他表示,中日韓間的貿易投資潛力還有待大力釋放,“零關稅”商品覆蓋度要擴大、關稅減讓過渡期要縮短,還要率先實現“原產地累積”向“完全累積”過渡。在白明看來,中日韓零關稅商品比例達到90%大概率不會一步到位,RCEP簽署時,“哪類商品在第幾年開放”已列出時間表,未來應逐步實現。
李天國向記者補充說,RCEP15個成員國為一體,經濟發展水平參差不齊,市場過快開放可能會沖擊低收入國家的相關產業,因此RCEP要求循序漸進式開放市場。在貿易便利化和自由化問題上,考慮到不同國情,RCEP沒有“一刀切”,而是允許開放水平較低國家保留一部分權利或采取長期逐漸開放的方式。
來自另一方面的擔憂是,投資和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措施隨著RCEP簽署一并落地后,中日韓共同搶占東盟市場,同質化競爭不可避免。
韓國貿易協會發表的《中韓建交30周年貿易結構變化和啟示》中分析稱,兩國貿易結構正在由分工化的互補結構轉變為相互競爭結構,尤其2018年中美發生貿易爭端時起,韓中對東盟的出口相似度由2011年的0.369提升至今年的0.427。
“中日之間的產品互補率高,但日韓之間競爭率要高于互補率?!崩钐靽硎?,中日韓在纖維制品、電子設備、金屬制品、運輸、工程建設等部分傳統產業上存在競爭性增強的情況。
RCEP生效后不足一個月,商務部在召開《關于高質量實施RCEP的指導意見》專題發布會時對相關問題有過表態。商務部國際經貿關系司司長余本林建議,企業要盡快熟悉RCEP各國關稅優惠承諾,擴大優勢產品出口和優質商品進口;吃透用好原產地累積規則,積極擴大中間產品生產規模;推動設計研發、信息、物流、電子商務、貿易融資等服務業發展,推動制造業和高端服務業融合發展,“要提高競爭意識,加快技術創新,妥善應對挑戰”。
在白明看來,競爭屬于正?,F象,即便沒有RCEP,中日韓之間也存在競爭?!叭枕n企業在技術研發、項目運營、金融投資等方面見長,中國則在熟練勞動力、制造業生產能力和市場方面具有比較優勢?!崩钐靽硎?,可行辦法是通過RCEP條款,中日韓三國在東南亞市場進行第三方市場合作,各自發揮比較優勢,以合作實現收益最大化。
他同時強調了中日韓推動新興產業領域合作的必要性,如人工智能、5G技術、生物制藥、新能源等,不斷挖掘新的合作模式。
以RCEP為起點打造中日韓自貿區
RCEP歷經8年談判后塵埃落定,啟動于2012年的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仍在進行中,迄今為止已談判了16輪。
中日韓三國已經融進范圍更廣闊的RCEP,中日韓自貿區是否還有必要繼續談判?受訪專家的答案近乎一致:RCEP由東盟十國發起,理應以東盟利益為主要關切,且由于需要照顧和平衡所有成員國利益,在條款上并不能覆蓋中日韓之間的所有貿易問題。因此中日韓仍需在另一框架下化解分歧、深化合作,即中日韓自貿區。
三方有意愿達成合作,但由于各自出發點不同導致一些深層次問題談判進展緩慢。在白明看來,難度主要體現在“開放度”上,中國、日本抑或韓國,并非只有談判部門在發力,“還要產業部門點頭,背后涉及很多利益整合”。除了三方內部原因,域外因素也在施加影響。
對于中日韓自貿區談判,白明有一個總體判斷,“好談的”已被中韓自貿協議和RCEP談完,剩下的大多是“難啃的骨頭”。RCEP談判時,三國在關稅減讓、市場準入、區域供應鏈調整等方面實現突破,白明表示,這樣以來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就簡化了很多內容,接下來只需專攻剩余問題。
中日韓自貿協定有望升級為中日韓“RCEP+”自貿協定。事實上,三方就打造“RCEP+”自貿協定,已經在2019年舉行的第十五輪和第十六輪談判上有過共識。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最近一次的第十六輪談判上,中日韓一致認為,建設中日韓自貿區符合三國共同利益,特別是在當前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形勢復雜嚴峻的背景下。三方舉行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等11個工作組會議,并在RCEP基礎上就進一步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打造“RCEP+”的自貿協定交換意見。
此前第十五輪談判上,日方認同一起推進RCEP和三國自貿區建設,但表示將RCEP達成的協議直接嵌入中日韓自貿協議中的情況應該不會發生。韓方則表示,談判應根據三國貿易結構加進新的內容。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展望中日韓自貿區建設前景,李天國表示樂觀:“RCEP已經將中日韓三國的市場連接起來,起到自由貿易協定的作用,相信會為三國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帶來更加積極的影響?!?/p>
陳 珂 中國外文局亞太傳播中心(人民中國雜志社、中國報道雜志社)記者
微信關注 今日中國
微信號
1234566789
微博關注